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連坐法的好壞

班上的資源回收桶被丟了巧克力包裝紙,
老師問不出是誰丟的,
所以處罰全班倒全校的垃圾,
學生們都忿忿不平,
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

很湊巧,今天看到的一部影集,
也是老師發現有人考試作弊,
但是無法證明是誰的情況下,
要求作弊的同學自己承認,
否則將當掉全班,
後來同學間就變成反目成仇。

連坐處分可以發揮某些牽制的效果,
例如警察上司對下屬的監督,
可是也是撕裂人性的利刃,
例如在平輩之間,
像是學校與軍隊。

以前在軍中也發生學員掉錢的事情,
在無法得知真相的情況下,
結果全體不准休假,
同樣的問題也沒有獲得解決!

我想這個跟主管的EQ有關,
當有人向他告訴時,
他一定覺得有責任查個水落石出,
但是又無法得知真相,
尤其在大庭廣眾下很沒面子,在惱羞成怒之餘,
藉由高壓的舉動來處罰全體,
但是這些措施只是將憤怒與低能的種子傳播給更多學生下屬,
讓這個世界產生了更多的遺憾。

其實,主管或老師的目的,
應該鎖定這些不好的行為不要再發生,
而不是要找到真正的兇手,
我並不是說找到犯錯者不重要,
可是當短期間無法分辨時,
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一再發生,
不是比處罰全體更重要嗎?

換個口吻跟同學說:『資源回收桶是放乾淨的可回收物品,沾滿了巧克力醬的包裝紙並不適合回收,至少也應該洗乾淨晾乾後才能回收,希望各位小朋友可以彼此注意勸導同學』。

『自己的錢財一定要收好保管好,否則在監視器底下上課生活不是很不自在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