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焦段為何要乘上1.5倍

鏡頭上的焦距標示是根據135底片來訂定的,至於為甚麼Sony DT鏡的焦距要乘1.5的原因如下:

FF全幅機或傳統135底片片幅大小是36x24mm,對角線長43.27mm

至於比較普遍的APS-C

Sony、Nikon 感光元件大小是24x16mm,對角線長28.84mm

因為感光元件比較小相對於全片幅只能呈現中央部份的影像,比例值約為對角線長度的比值43.27/28.84=1.50

所以SAL50F14這支全幅定焦鏡50mm的焦距如果搭配a700以下機身會得到相當於全幅機75mm焦距時的視角(50*1.5=75),但是在a850以上的全幅機就不用乘上1.5倍因為視角不變。

至於本來就是APSC專用鏡的Sony Alpha DT 50/1.8 SAM,在APSC機身上也只能得到相當於全幅機的75mm視角,就算拿到全幅機上因為同為原廠的產品所以機身除了自動切換為APSC片幅外,另一點受限於設計上的成像圈還是得不到50mm的視角。

另一個議題是副廠的Sigma10-20 F4廣角鏡搭配全幅機雖然大於16mm的焦距就不會有成像圈,可是因為不是全幅專用的所以邊緣成像不佳。

Canon 感光元件大小是22.5x15mm,對角線長27.04mm
43.27/27.04=1.60因此Canon的APSC要乘上1.6(APSH是1.3)

Olmpus 的 4/3系統感光元件大小是 17.3x13mm,對角線長21.64mm
43.27/21.64=1.99所以4/3系統就要乘上2

消費型DC有可能是1/2.3"片幅大小是5.76x4.29mm,對角線長7.18mm
43.27/7.18=6.02而且因為小DC的片幅並未統一,所以很少人在講要乘多少才是類似於全片幅的焦段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