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清國移民台灣的限制

不少台灣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但是從資料上考據的結果可能性很低,比較有可能的是平埔族被漢化賜姓所致,底下分三個原因分析清國移民來台的限制。

政策上的限制

1683年清國統治台灣,先是將十幾萬在荷、鄭時期就已居住在台灣的居民強制遣返閩、粵等原籍,接著頒布台灣編查流寓則例,只有非粵籍且申請通過不得與家眷同行的商人才能來台。
為何如此懼怕台灣呢?最大的原因在於攻下台灣的功臣施琅實際上是海上流寇鄭芝龍的第一勇將,鄭芝龍降清後施琅再度叛清投向鄭成功的麾下,後因與鄭部將衝突再度投清,所以立下攻台大功但是叛變多次的施琅終究無法獲得極度缺乏航海人員的清國信任,所以雖然康熙接納了施琅留下台灣的意見,但是仍把島上的居民(非原住民)遣回,而且之後駐台的兵員每3年調回中國不得在台徵兵。

以下是渡台禁令的時程。
1719年依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之議,清廷重申渡台禁令。
1732年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1740年閩浙總督郝玉麟以開禁後弊病叢生,再度禁止。
1748年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請攜眷以一年為限。
1760年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請開禁但以一年為限。
1761年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請嚴禁渡台及禁攜眷。
1788年陝甘總督福康安奏請廢止攜眷禁令。
1874年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

清國據台213年中的90%以上都在禁止人民渡台的敵視狀態中。最後為何解除渡海禁令呢,因為當年的牡丹社事件讓清國發覺原來日本也對台灣有興趣,所以才想開發台灣,但是卻以失敗收場,根據台東州采訪冊記載『光緒三年春間,巡撫丁日昌派員在廣東汕頭設局招募潮民二千餘名,用官輪船載赴臺灣;先以八百餘名撥交吳統領安插大港口及埤南等處開墾。聞所招募,半系遊手好閒之徒,不能力耕;即稟陳:「埤南闔境安插潮農,殊多不便,不若就近招募為善。請即裁撤汕頭招墾局,停止招來」。奉批:「准停辦。其已到之五百餘名撥來埤南,仍須要為安插」』。至安插何處?亦未載明。查今大港口只有民人六戶...抑由潮民劉添旺十四年之亂,民多死亡,田復荒廢耶?...而前巡撫丁公則疑撫番、墾荒,盡屬粉飾,毫無實際。
由此可知在廢止渡台到日本據台之間的20年,清國官方作為仍是說一套做一套,清國移民不是沒有但是少數到可以忽略。

環境上的限制

台灣海峽因為水色關係俗稱黑水溝,毛漢光所著台閩間的明清古船-台灣海峽史之一:『黑水溝大洋當風向順時,亦能順利渡過海峽,但是在一年之內可使用的天數可能不多,而中途風起雲湧的可能性較高,東山島至澎湖可使用天數較多,風雲突變的機率較少。這是帆船時代的首要考慮。』,清國航海人員本來就極度缺乏或受歧視否則也不必重用反覆叛清的施琅,加上造船、天候、洋流限制在官方停辦的情況下還有多少清國人想移民台灣呢?

閩南俗諺:『過番剩一半,過台灣無底看。』,移民到南洋還有一半的生還機會,想橫渡台灣海峽根本毫無機會啊。
客家童謠渡台悲歌(1938年彭發勝從新竹縣芎林鄉的彭姓鄰居借得原稿抄錄)第一句『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從1895年日帝據台到1938年仍使用在漢文教學表示其可信度,這可不是國民黨童謠『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種樹木,我們明年回大陸』可望其項背。

另一個重要限制是瘴癘
出國旅遊的人常常遇到拉肚子的問題,為什麼吃一樣的食物當地人卻安然無恙,這就是菌種與人體共同演化的結果,離鄉背井的人單是喝水就可以拉到脫肛。海上見聞錄為記載鄭成功、鄭經、鄭克塽三世延平王的史書,作者阮旻錫就在書中提到『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八九,死者甚多』,可見得即使躲過黑水溝的狂濤巨浪,還有更嚴厲的挑戰,清國移民台灣真的是少數到可以忽略,台灣大部分都是平埔族的後代。

清國因為忌憚台灣謀反,所以班兵三年輪調且不得在台徵兵,以下是台東州採訪冊記載的清國基層軍官因病身故的名冊。
周維先/在營積勞染瘴病故
唐守贊/在營病故
時榮貴/積勞染瘴病故
楊飛高/在營病故
李東來/在石碇溪途次病故
石得寶/在營病故
楊步高/在營病故
羅定國/在營病故
趙昌幼/在營病故
楊玉標、周開岳、江少華/先後在營病故
章坤/病故行營
袁維熊/積勞病故於巴塱衛防營
吳千壽/在營積勞病故
吳加炳/病故
姜應鐘、姜應誠/積勞病故
滕碧雲/病故於巴塱衛防營
涂宗城/病故安平
孟道賢/因病請假;卒於安平
袁東環、袁關壽/病故
李⻑發/病故於巴塱衛
後元福/積勞染瘴在營病故
黃定國/積勞染瘴在營病故
這些輪調來台的清國軍官小至游擊大至巴圖魯三年內都難逃疫病的侵襲,更何況是一窮二白毫無支援的羅漢腳呢?

清法戰爭埋葬在基隆的法國公墓700餘人,戰死的僅120人,其餘都是病死的。(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J.W.Davidson)
1895年日本據台初期病死的4,600人比戰死160人多很多。可見得相對醫學發達的歐日等國仍不敵台灣的瘴癘更何況是有著刀槍不入義和團的清國呢?

經濟上的現實

移民是要錢的,偷渡也是。
清國知縣的年薪約為27兩,兵役一年薪水為2兩銀,加上食物配給36斗,年總收入共銀9兩2錢,折合13.7圓花邊銀。渡台帶路切結書中描寫1805年移民彭瑞瀾九人含幼子三人船費為花邊銀31員,所以有著鐵飯碗的兵役全家要3年不吃不喝才能來台,其他平民就不用想了,偷渡當然會比較便宜,但是成功的機率又更低了,被丟包種芋的機率是大增沒錯啦。
只有一種坐船不用錢就是豬仔過番,賣到外國當奴工。
清人林大川在《韓江記》卷八中這樣記道:「咸豐戊午(1858年)正、二月間,有洋舶數十,買良民過洋者,名『過咕哩』。初則平買,繼則引誘,再則擄掠。海濱一帶,更甚內地。沿海居民,無論輿夫乞丐以及討海搭者亦被擄去。」,年輕人被買被綁只會發生在國力不張民不聊生的窮困之地,東西方都一樣啊,為甚麼還在幻想有大批的清國人可以攜家帶眷移民台灣呢?


參考資料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81/003.htm
https://www.taiwanus.net/history/3/39.htm
https://kknews.cc/history/npqqq65.html
http://www.uijin.idv.tw/ogawa/history/9th/9-5.pdf

沒有留言: